贵州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任免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7 06:25:16   浏览:996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贵州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任免暂行办法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


贵州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任免暂行办法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


(1987年3月1日贵州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人事任免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省、自治州、省辖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厅长、局长、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等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免,分别由省长、州长、市长提名,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决定,并由该级人民政府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下同)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委员会主任、科(局)长等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免,分别由县长、市长、区长提名,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决定,并由该级人民政府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二条 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个别副省长、副州(市,下同)长、副县(市、区,下同)长的任免,分别由省长、州长、县长提名,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决定,并由该级人民政府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三条 省、自治州、省辖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和各办事机构负责工作人员的任免,由本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决定。
在省、自治州、省辖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需要补充任命的个别副主任委员和部分委员,由本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名,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
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和各办事机构负责工作人员的任免,由本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决定。
第四条 省高级人民法院、自治州、省辖市中级人民法院、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由该级人民法院院长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任免。
第五条 省、自治州、省辖市、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由各该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任免。
第六条 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的任免,由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名,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的任免,由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提名,报省人大常委会决定。
人民检察院地区分院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由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名,报省人大常委会任免。

地区所属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并经由分院检察长送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自治州、省辖市及其所属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并须由其任职机关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同级人大常委会批准。
省人民检察院在工矿、农林等区域设置的人民检察院,其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和检察员,由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省人大常委会任免。
第七条 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省长、州长、县长和各级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时,由各该级人大常委会从副省长、副州长、副县长和副院长、副检察长中决定代理人选,并由其任职机关分别报上一级国家机关备案;决定代理的检察长,须报上一级
人民检察院和人大常委会备案。
第八条 省、自治州、省辖市、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因为健康情况不能工作或者缺位的时候,由本级人大常委会从副主任中推选一人代理主任的职务,直到主任恢复健康或者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新的主任为止。
第九条 经由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调离职务或离休、退休,须由原提请机关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决定免去其职务。
第十条 经由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提请机关建议撤换的,须经原任命的人大常委会决定。
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省长、州长、县长建议撤销个别副省长、副州长、副县长职务的,须经本级人大常委会决定,并由其任职机关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一条 人民代表大会换届后,人民政府的秘书长、厅长、局长、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科局长等组成人员均由省长、州长、县长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重新决定任命;原经人大常委会任命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的负责工作人员,职务未作变动的,不重新任
命。
第十二条 凡由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其任职机构撤销时,其职务自然免除,不办理免职手续。

第十三条 凡提请人大常委会任免的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人大常委会通过之前,不得到职和离职,不得对外公布。
第十四条 经由人大常委会任免的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均须行文通知提请机关,并对外公布。对决定任命的人员,还须颁发由本级人大常委会主任签署的任命书。
第十五条 凡提请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提请机关要认真审查,提出书面报告,并附简历和实绩考核情况,于会前十五天送人大常委会。
第十六条 人大常委会在决定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时,应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以获得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过半数赞成票有效。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同级人大常委会应依法进行纠正,并报告上一级人大常委会。



1987年3月1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的通知

卫生部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贯彻《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号),落实2010-2012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任务,我部研究制定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报告我部。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



一、培养目标

以全科医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服务能力为目标,通过较为系统的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培养学员热爱、忠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精神,建立连续性医疗保健意识,掌握全科医疗的工作方式,全面提高城乡基层医生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达到全科医生岗位的基本要求。

二、培训对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正在从事医疗工作、尚未达到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要求的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三、培训时间和方式

培训时间:不少于 12个月。其中,理论培训不少于1个月(160学时),临床培训不少于10个月,基层实践培训不少于1个月,全部培训内容在1-2年内完成。

培训方式:采取按需分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可采用集中、分段或远程式理论培训、科室轮转、基层实践等形式。

四、培训内容及要求

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培训、临床培训和基层实践培训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第一部分 理论培训

理论培训分为全科医学及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理论、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社区康复、社区心理卫生、预防医学和卫生信息管理六个模块。具体培训细则如下:

(一)全科医学及其相关理论。

掌握:

1. 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

包括:国内外全科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主要概念和基本原则;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全科医生的服务模式和工作方法;全科医学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方式;临床预防的概念、原则与方法;接诊技巧和工作方式。

2. 居民健康管理概念。

包括: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生命周期及其健康维护的概念、原则与基本方法;疾病筛检的原则与方法。社区慢性病的全科医疗管理技能,重点对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员进行管理的技能,包括慢性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评价、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防治原则与工作内容。

熟悉:我国基层卫生服务相关政策。

(二)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

掌握: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病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医患关系模型及其意义、全科医疗中医患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改善的方法。

熟悉:社区常见医疗纠纷及其预防、处理。

(三)社区康复。

掌握:康复医学的概念;社区康复的基本原则、服务模式与内容。

熟悉:康复评定的种类和特点;常用物理疗法、作业疗法、中医药传统康复疗法、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方法。

(四)社区心理卫生。

掌握:常见心理、精神卫生问题的临床特征、处理及防控原则。

熟悉:基层常见心理和精神卫生问题筛检量表的使用。

(五)预防医学。

1. 现场流行病学与实用卫生统计学方法。

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社区诊断有关的资料收集与整理方法。

了解:卫生统计分析方法以及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2.健康教育。

掌握: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与方法;病人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健康行为干预的基本技术;健康教育服务规范;社区常见慢性病的膳食指导原则;社区居民营养监测方法。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内容、识别与处理原则。

(六)卫生信息管理。

掌握: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利用与管理规范。

熟悉:计算机检索相关信息的基本途径与方法;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

(七)其他。

各省(区、市)根据本地区全科医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实际需求,适当安排其他理论学习内容。



第二部分 临床培训

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实际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本部分可分为临床基础培训(不少于40学时,或1周)和临床科室轮转两部分。轮转科室及时间为:内科4个月(必修);急诊急救3个月(必修);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精神科等共3个月(选修)。学员应当根据原有专科基础和以往接受培训的情况,选择其中至少4个科室进行轮转,所选每个科室轮转时间不少于2周。

本阶段培训的重点是掌握常见症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疾病防治与转诊指标、常用操作技术。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对各科实训内容作适当调整。

来自乡镇卫生院的学员,转岗培训内容可参照卫生部组织编写的《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在职培训指导手册》和《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在职培训系列教材急诊急救指导手册》。

(一)临床基础培训。

1.常见症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掌握:头痛、胸痛、腹痛、腰痛、发热、腹泻、失眠、消瘦、乏力等常见症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临床基本技能。

掌握:体格检查操作规范;心电图机操作及注意事项;掌握无菌操作的基本步骤与方法;临床常见X线、B超结果的解读;常用实验室检查项目和化验值的解读;门诊、住院病历的基本内容与书写要求;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

熟悉:临床培训基地的规章制度。

(二)科室轮转。

1. 内科。

(1)心血管系统疾病。

①实训内容: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肌炎。

②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主要病因、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

③基本技能:

掌握:循环系统的体格检查;血压的测量、高血压病及其合并症的早期识别、连续性随访管理、高血压的合理用药;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功能不全的应急处理;心电图检查方法及常见典型异常心电图特征。

熟悉:心脏X线特点;超声心动图结果解读;心脏起博器安装的适应症及社区指导原则。

了解: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的适应症及其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2)呼吸系统疾病。

①实训内容: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肺癌、胸膜炎、呼吸衰竭。

②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

③基本技能:

掌握:痰标本的正确留取方法;常见呼吸系统疾病X线判读;危重病人吸痰;正确吸氧的方法、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峰流速仪的使用;雾化吸入器和气雾剂的使用方法。

(3)消化系统疾病。

①实训内容:消化性溃疡、胃炎、反流性食道炎、急慢性肠炎、脂肪肝、肝硬化、急性胰腺炎、胆囊炎。

②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

③基本技能:

掌握:腹部查体的方法;安置胃管、灌肠的技术。

(4)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①实训内容: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低、血脂异常、痛风。

②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

③基本技能:

掌握:快速血糖测定方法;尿糖试纸的使用方法;胰岛素的使用方法。

熟悉:尿微量蛋白试纸使用方法;糖耐量试验的测定方法。

(5)泌尿系统疾病。

①实训内容:泌尿系统感染、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功能不全。

②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

③基本技能:

掌握:尿标本的采集方法;导尿术。

(6)神经系统疾病。

①实训内容: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老年性痴呆。

②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老年性痴呆的早期识别及社区照顾原则。

③基本技能:

掌握:常用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方法。

熟悉:眼底镜的检查技术。

2. 急诊急救科。

①实训内容:高热、昏迷、头痛、抽搐、晕厥、急性胸痛、急性腹痛、呼吸困难、咯血、呕血、便血、血尿、鼻衄、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休克;各系统的急危重症;中毒和意外伤害。

②基本知识:掌握上述急诊常见症状和问题的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及转诊流程。熟悉强心、利尿药、血管活性药、抗心律失常药、解痉平喘药、镇痛镇静药、止血药、解毒药等急救药物的正确使用。

③基本技能:

掌握:吸氧、洗胃、催吐技术;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包扎、止血、固定、搬运的原则与方法;理化因素所致伤害的处理原则和方法;使用救护车转运病人的注意事项和转诊前的准备。

了解:电除颤的方法;气管插管、呼吸机的使用方法。

(工作在乡镇卫生院的学员重点掌握卫生部组织编写的《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在职培训系列教材急诊急救指导手册》中75种急诊急救内容。)

3. 外科。

①实训内容:外科感染、甲状腺肿、急性乳腺炎、乳腺囊性增生症、腹外疝、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下肢静脉曲张、烧伤、前列腺疾病、泌尿系结石、骨折、关节脱位、骨关节疾病。

②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③基本技能: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熟悉:外科清创原则与方法;小伤口的缝合技术。

4.妇产科。

①实训内容:围产期保健、流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糖尿病、围绝经期综合征、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妇科肿瘤、月经失调、阴道膨出、子宫脱垂、计划生育指导。

②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健康问题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围产期保健和计划生育的基本知识。熟悉青春期、围产期保健方法与技术。

③基本技能:

掌握:阴道窥器使用;妇科双合诊检查;各种避孕工具使用方法。

5.儿科。

①实训内容:新生儿黄疸、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炎、腹泻、贫血、营养不良和肥胖症、佝偻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高热惊厥。

②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

③基本技能:

掌握:体格检查、用药特点、药物剂量的计算、小儿液体疗法。

熟悉:小儿病史特点、小儿急诊急救方法。

6.传染病。

①实训内容: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麻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肾综合征出血热、艾滋病、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

②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

7. 精神科。

①实训内容: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性痴呆、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癔症、神经症、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等。

②基本知识:掌握上述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的临床表现。

③基本技能:

掌握:接触病人的技巧、精神检查的方法;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规范。

熟悉:常用量表的临床意义。

8.其他选修科室。

根据岗位需求自选。



第三部分 基层实践培训

基层实践培训主要是在带教医师的指导下,通过学员直接参加基层全科医疗实践及预防保健相关工作,使其树立以个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的全科医学观念,培养对居民健康负责的、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的服务能力,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沟通和医患关系的技巧;训练其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和团队合作的整体服务能力,以及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一)全科医疗服务技能。

掌握:全科医生的接诊方式、医患沟通技巧;以个人为中心的临床思维和照顾方式;家庭保健的内容与方法、家系图的绘制与家庭结构分析;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每人至少完成2份规范的健康档案);社区常用药物的用量、用法及不良反应观察;双向转诊原则及其操作方式;法定传染病报告程序、时限。

熟悉:

1.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评价、社区卫生诊断的原则和基本步骤;社区卫生服务计划、实施与评价的基本方法;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及团队合作的工作方法;儿童免疫规划实施流程。

2.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与处理规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二)社区慢性病管理。

掌握: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脑卒中等重点慢性病人及高危人群的筛查、预防控制与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群体和个体的健康教育技能(包括教育、咨询、评价等),结合卫生主题日至少组织一次群体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实施营养指导的具体方法;社区慢性病的运动及心理指导原则与方法。

了解: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脑卒中等社区常见疾病的康复方法;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规范。

(三)社区重点人群保健。

掌握: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及相关政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包括: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预防接种服务规范、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熟悉:老年保健的目标、内容、方法与要求;老年常见健康问题的预防、处理及居家照顾、家庭病床管理。

(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幼保健院参观见习。

了解: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妇幼保健机构的工作职能、主要科室设置情况,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应当承担的预防保健工作;传染病及非传染性疾病(包括慢性病)的防控体系、主要工作内容及工作流程;儿童保健、妇女保健体系、内容与方法。

(五)基层卫生服务管理。

熟悉: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常用评价指标、方法和程序;病人满意度调查及分析方法;基层卫生服务团队的工作模式;与社区组织和其他专业人员沟通的渠道和沟通的技术。

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及管理模式。

五、组织管理与培训基地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培训的组织与管理,并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和管理方案。

(一)理论培训: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教育资质的培训机构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培训基地承担。

(二)临床培训: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临床培训基地承担。

(三)基层实践培训: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基层培训基地承担。

六、考核与结业

考核工作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考核内容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两部分。考试考核全部合格者,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证书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CHINAPAC)网路组织和管理暂行办法

邮电部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CHINAPAC)网路组织和管理暂行办法

1994年4月11日,邮电部

第一节 总 则
一、为了合理、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根据邮电部发布的《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技术体制》(暂行规定)及部相关文件规定,特制定本办法,作为组织和管理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以下简称分组网)的依据。
二、根据分组网的建设和发展应实行单网单制式的原则和统一业务功能和业务数据、统一网路编号、统一网路管理和资源管理的要求,本办法规定了网路组织和网路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以强化全程全网的统一管理。
三、分组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电管理局(以下简称省管局)应贯彻执行本办法并依照本办法组建、管理本地区内的分组网。各级电信管理人员应树立全程全网的观念,严格遵守本办法的各项规定。
四、本管理办法的解释和修改权属于邮电部。

第二节 网路组织
一、网路等级结构
分组网采用二级结构,由一级交换中心和二级交换中心组成。
1.一级交换中心之间采用全连通的网状结构,由于建网初期业务量较少,暂采用不完全的网状结构。以后随业务量的发展,逐步实现全网状连接。
2.一级交换中心到所属的二级交换中心之间采用星状结构,隶属于同一个一级交换中心的二级交换中心之间,应根据当地业务量的发展、网路可靠性的需求和传输电路的可能条件,采用不完全网状结构。
3.任何两个交换中心之间,根据业务量需要,可以设置直达高效电路。
二、交换中心的设置
1.一级交换中心:设置在各省会局(包括重庆局)。负责本局用户的交换,负责到其它一级交换中心和出入口局的转接,负责所属二级交换中心的汇接。
现有一级交换中心31个。即: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沈阳、武汉、成都、南京、西安、哈尔滨、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太原、济南、合肥、郑州、长沙、西宁、南宁、贵阳、银川、乌鲁木齐、兰州、杭州、福州、南昌、昆明、海口、拉萨、重庆。
一级交换中心均设置RM模块,今后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逐步设置纯中转RM模块。
一级交换中心的设立由邮电部电信总局批准。
2.二级交换中心:设置在各地市局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局。负责本局用户的交换,负责到所属一级交换中心和二级交换中心的转接。在业务量较大地区的二级交换中心,可设置RM模块,其余地区和县(市)二级交换中心,设置AM模块(RM模块下第一层AM模块)。具体设置地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电管理局确定,报邮电部电信总局备案。
3.北京、上海为国际出入口局,负责国内外用户对外出入口呼叫和国家(地区)之间的中转呼叫。广州为港澳地区的出入口局,均设置RM模块。
4.对于业务量较小的县局,可以采用AM模块或PAD与二级交换中心连接,作为用户接入设备。
三、网路组织原则
1.网路组织应充分考虑全网的安全可靠性:
(1)建网初期,一级交换中心应保证至少配备不少于三个方向的省际中继电路;
(2)二级交换中心应至少配备两个以上方向的中继电路;
(3)每个省至少有两个RM模块,应具有出省中继电路;
(4)对于只有一个RM模块的省,出省中继电路应设置在不同电源块供电的接口板上。
2.网路组织应充分满足全程全网的时延要求,符合体制标准:
(1)为了保证全程全网的时延指标符合要求,全国网路组织应保证全程端到端用户通信最多不超过10个节点模块(PAD),其中小于等于9600bps速率的中继电路不超过二段;
(2)省内组网应保证用户端到端通信最多不超过6个节点模块(PAD),任一用户到本省一级交换中心的节点(PAD)不超过3个,其中小于等于9600bps速率的中继电路不超过二段;
(3)全网任一用户到国际出入口局不超过6个节点模块(PAD),其中小于等于9600bps速率的中继电路不超过二段。
3.网路组织应满足业务量发展要求:
(1)各级网管中心应定期分析网路运行情况,利用网络性能分析工具(AAT、OMAT、NDR、EDR、ADR、NTA等)对网路时延、中继电路可用率、中继电路利用率、业务流量流向等进行分析,应保证最大端到端网络时延满足体制要求,中继电路可用率≥98%;中继电路利用率不超过80%(超过80%的时间在忙时应小于2小时),PE板利用率、模块吞吐量符合指标要求。
(2)定期分析用户分布情况,了解用户对网络性能的要求,并结合各地经济发展的状况,制定中继电路开放计划及网路调整方案,提高中继电路处理能力(如增大中继电路数量、提高速率、改善通信质量)。
(3)根据对网络性能和用户分布情况的分析,利用ROUTOP和NTA分析工具,确定最佳路由选择策略,缩短中继时延,改善网络性能,验证网路调整的正确性。

第三节 网路管理中心
一、网路管理中心设置原则
分组网设立全国网路管理中心(简称全国网管中心)、省级网路管理中心(简称省级网管中心),业务量发展较快的省也可以设区域网路监控站。
1.全国网路管理中心的设置原则
在北京设立全国网路管理中心(或称一级网管中心),统一管理、监控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网管中心设备配备应符合本办法的规定。
2.省级网路管理中心的设置原则
(1)已组建省内网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在其省邮电管理局所在省会城市设立该省的省级网管中心(或称二级网管中心)。
(2)还没有组建省内分组网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其属于省际网部分的节点管理:包括网路监视、业务管理和计费管理等全部由全国网管中心负责。节点模块的故障管理由当地节点机维护人员负责,全国网管中心负责协助、指导和监督。
(3)已经采用北电设备组建省内分组网的省,其省级分组网管中心的设备配置、业务管理功能和权限应按本办法的各项规定执行。
(4)采用非北电设备组网过渡的省,应建立省级网管中心,负责设备的故障监视、用户中继参数设置、计费统计等管理。
3.区域网路监控站的设置原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省内业务量发展需要,在其省内分组网设立区域网路监控站,其设立应满足以下条件:
(1)其所管辖的区域,在经济和地理上已经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
(2)所管理的节点设备(RM、AM、SAM)达到15个以上;
(3)其设备配置应符合本节“各级网管中心的设备配置”的要求;
(4)区域网路监控站的设立,由各省管局批准,报电信总局和全国及省级网管中心备案。
4.网络和网管中心的命名
(1)全国网管中心的合名
①网络名称: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
②网络标识:CHINAPAC(现SESA网为CHINAPAC 1)
③网管中心标识:NMC--C
④网管中心所在城市:北京
(2)省级网管中心的命名
①网络名称: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YY
②网络标识:CHINAPAC--XX
③网管中心标识:NMC--R--XX
YY:为省份中文名称,
XX:为省的代码标识。
④网管中心所在城市:见下表所示
(3)省级公用分组交换网及网管中心命名表:
----------------------------------------------------------------------------------------------------------------
| 序 | | | | 网管所 |
| | 网 络 命 名 | 网络标识 | 网管标识 | |
| 号 | | | | 在城市 |
|------|----------------------------------|--------------------------|--------------------|--------------|
| 1 |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北京 | CHINAPAC--BJ | NMC--R--BJ | 北京 |
|------|----------------------------------|--------------------------|--------------------|--------------|
| 2 |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上海 | CHINAPAC--SH | NMC--R--SH | 上海 |
|------|----------------------------------|--------------------------|--------------------|--------------|
| 3 |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天津 | CHINAPAC--TJ | NMC--R--TJ | 天津 |
|------|----------------------------------|--------------------------|--------------------|--------------|
| 4 |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广东 | CHINAPAC--GD | NMC--R--GD | 广州 |
|------|----------------------------------|--------------------------|--------------------|--------------|
| 5 |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广西 | CHINAPAC--GX | NMC--R--GX | 南宁 |
|------|----------------------------------|--------------------------|--------------------|--------------|
| 6 |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辽宁 | CHINAPAC--LN | NMC--R--LN | 沈阳 |
|------|----------------------------------|--------------------------|--------------------|--------------|
| 7 |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黑龙江 | CHINAPAC--HL | NMC--R--HL | 哈尔滨 |
|------|----------------------------------|--------------------------|--------------------|--------------|
| 8 |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吉林 | CHINAPAC--JL | NMC--R--JL | 长春 |
|------|----------------------------------|--------------------------|--------------------|--------------|
| 9 |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河北 | CHINAPAC--HJ | NMC--R--HJ | 石家庄 |
|------|----------------------------------|--------------------------|--------------------|--------------|
|10 |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河南 | CHINAPAC--HY | NMC--R--HY | 郑州 |
|------|----------------------------------|--------------------------|--------------------|--------------|
|11 |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山东 | CHINAPAC--SD | NMC--R--SD | 济南 |
|------|----------------------------------|--------------------------|--------------------|--------------|
|12 |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山西 | CHINAPAC--SX | NMC--R--SX | 太原 |
----------------------------------------------------------------------------------------------------------------
----------------------------------------------------------------------------------------------------------------
|13 |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陕西 | CHINAPAC--SN | NMC--R--SN | 西安 |
|------|----------------------------------|--------------------------|--------------------|--------------|
|14 |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湖北 | CHINAPAC--HB | NMC--R--HB | 武汉 |
|------|----------------------------------|--------------------------|--------------------|--------------|
|15 |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湖南 | CHINAPAC--HN | NMC--R--HN | 长沙 |
|------|----------------------------------|--------------------------|--------------------|--------------|
|16 |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安徽 | CHINAPAC--AH | NMC--R--AH | 合肥 |
|------|----------------------------------|--------------------------|--------------------|--------------|
|17 |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四川 | CHINAPAC--SC | NMC--R--SC | 成都 |
|------|----------------------------------|--------------------------|--------------------|--------------|
|18 |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宁夏 | CHINAPAC--NX | NMC--R--NX | 银川 |
|------|----------------------------------|--------------------------|--------------------|--------------|
|19 |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贵州 | CHINAPAC--GZ | NMC--R--GZ | 贵阳 |
|------|----------------------------------|--------------------------|--------------------|--------------|
|20 |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新疆 | CHINAPAC--XJ | NMC--R--XJ | 乌鲁木齐 |
|------|----------------------------------|--------------------------|--------------------|--------------|
|21 |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西藏 | CHINAPAC--XZ | NMC--R--XZ | 拉萨 |
|------|----------------------------------|--------------------------|--------------------|--------------|
|22 |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青海 | CHINAPAC--QH | NMC--R--QH | 西宁 |
----------------------------------------------------------------------------------------------------------------
----------------------------------------------------------------------------------------------------------------
|23 |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甘肃 | CHINAPAC--GS | NMC--R--GS | 兰州 |
|------|----------------------------------|--------------------------|--------------------|--------------|
|24 |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云南 | CHINAPAC--YN | NMC--R--YN | 昆明 |
|------|----------------------------------|--------------------------|--------------------|--------------|
|25 |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江西 | CHINAPAC--JX | NMC--R--JX | 南昌 |
|------|----------------------------------|--------------------------|--------------------|--------------|
|26 |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福建 | CHINAPAC--FJ | NMC--R--FJ | 福州 |
|------|----------------------------------|--------------------------|--------------------|--------------|
|27 |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内蒙古 | CHINAPAC--NM | NMC--R--NM | 呼和浩特 |
|------|----------------------------------|--------------------------|--------------------|--------------|
|28 |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海南 | CHINAPAC--HQ | NMC--R--HQ | 海口 |
|------|----------------------------------|--------------------------|--------------------|--------------|
|29 |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江苏 | CHINAPAC--JS | NMC--R--JS | 南京 |
|------|----------------------------------|--------------------------|--------------------|--------------|
|30 |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浙江 | CHINAPAC--ZJ | NMC--R--ZJ | 杭州 |
----------------------------------------------------------------------------------------------------------------
(4)区域网路监控站的命名
网路监控站标识:NMC--M--XX
XX:为监控站代码标识,由各省管局确定,并通知全国及省级网管中心。
5.全网操作代理(OA)的划分和设置
(1)全网操作代理(OA)的层次划分
全网设置四个层次的操作代理(OA),上层操作代理(OA)可以监控、管理与其相关的下层操作代理(OA)所管理的网路资源,包括网路运行情况、故障告警处理及有关信息的采集和上报等。
全网划分为四级操作代理(OA):
①一级操作代理(OA1);
②二级操作代理(OA2);
③三级操作代理(OA3);
④四级操作代理(OA4);
(2)全网操作代理(OA)的设置原则
①全国网管中心设立为一级操作代理(OA1),即全网最高级操作代理。负责收集全网操作代理(OA)或设备送来的数据;
②在北京、沈阳、西安、南京、上海、武汉、广州、成都局设立二级操作代理(OA2),只负责数据的传送,统一由全国网管中心负责管理;
③已经采用北电设备组建省内分组网的省,在其省级网管中心设立三级操作代理(OA3),负责管理省内网路资源和数据的收集;目前还未建省内分组网的省,暂不分配OA3,省会北电设备(RM/AM)的业务数据由所属的OA2负责收集;
④业务量较大的省可以根据需要在区域网路监控站设置四级操作代理(OA4),负责管理局部用户数据和故障告警的收集。
(3)全网操作代理(OA)的数据收集方式(见图3--1)
①北京OA2负责收集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和呼和浩特OA3或设备(RM/AM)送来的数据。
②沈阳OA2负责收集沈阳、长春和哈尔滨OA3或设备(RM/AM)送来的数据。
③上海OA2负责收集上海、杭州、福州和南昌OA3或设备(RM/AM)送来的数据。
④南京OA2负责收集南京、合肥和济南OA3或设备(RM/AM)送来的数据。
⑤西安OA2负责收集西安、兰州、银川、西宁和乌鲁木齐OA3或设备(RM/AM)送来的数据。
⑥成都OA2负责收集成都、贵阳、昆明和拉萨OA3或设备(RM/AM)送来的数据。
⑦武汉OA2负责收集武汉、长沙和郑州OA3或设备(RM/AM)送来的数据。
⑧广州OA2负责收集广州、南宁和海口OA3或设备(RM/AM)送来的数据。
(4)全网操作代理(OA)的命名
①一级操作代理(OA1):命名为CNBJOA1。
②二级操作代理(OA2):命名为:
北京:RNBJOA2,沈阳:RNSYOA2,上海:RNSHOA2,
南京:RNNJOA2,西安:RNXAOA2,成都:RNCDOA2,
武汉:RNWHOA2,广州:RNGZOA2。
③三级操作代理(OA3):命名见下表:
------------------------------------------------------------------------------------
| 序 | 省、市、自治区 | 序 | 省、市、自治区
| |--------------------------------| |--------------------------------
| 号 | 地点 | OA名 | 号 | 地点 | OA名
|------|------------|------------------|------|------------|------------------
| 1 | 北京 | BJBJOA3 | 6 | 呼和 | NMHHOA3
|------|------------|------------------|------|------------|------------------
| 2 | 上海 | SHSHOA3 | 7 | 沈阳 | LNSYOA3
|------|------------|------------------|------|------------|------------------
| 3 | 天津 | TJTJOA3 | 8 | 长春 | JLCCOA3
|------|------------|------------------|------|------------|------------------
| 4 | 石家庄 | HJSJOA3 | 9 | 哈尔滨 | HLHROA3
|------|------------|------------------|------|------------|------------------
| 5 | 太原 | SXTYOA3 |10 | 西安 | SNXAOA3
------------------------------------------------------------------------------------
--------------------------------------------
| 序 | 省、市、自治区 |
| |--------------------------------|
| 号 | 地点 | OA名 |
|------|------------|------------------|
|11 | 兰州 | GSLZOA3 |
|------|------------|------------------|
|12 | 银川 | NXYCOA3 |
|------|------------|------------------|
|13 | 西宁 | QHXNOA3 |
|------|------------|------------------|
|14 | 乌鲁木齐 | XJWLOA3 |
|------|------------|------------------|
|15 | 济南 | SDJNOA3 |
--------------------------------------------
------------------------------------------------------------------------------------
| 序 | 省、市、自治区 | 序 | 省、市、自治区
| |--------------------------------| |--------------------------------
| 号 | 地点 | OA名 | 号 | 地点 | OA名
|------|------------|------------------|------|------------|------------------
|16 | 南京 | JSNJOA3 |21 | 郑州 | HYZZOA3
|------|------------|------------------|------|------------|------------------
|17 | 合肥 | AHHFOA3 |22 | 武汉 | HBWHOA3
|------|------------|------------------|------|------------|------------------
|18 | 杭州 | ZJHZOA3 |23 | 长沙 | HNCSOA3
|------|------------|------------------|------|------------|------------------
|19 | 福州 | FJFZOA3 |24 | 广州 | GDGZOA3
|------|------------|------------------|------|------------|------------------
|20 | 南昌 | JXNCOA3 |25 | 南宁 | GXNNOA3
------------------------------------------------------------------------------------
--------------------------------------------
| 序 | 省、市、自治区 |
| |--------------------------------|
| 号 | 地点 | OA名 |
|------|------------|------------------|
|26 | 海口 | HQHKOA3 |
|------|------------|------------------|
|27 | 成都 | SCCDOA3 |
|------|------------|------------------|
|28 | 贵阳 | GZGYOA3 |
|------|------------|------------------|
|29 | 昆明 | YNKMOA3 |
|------|------------|------------------|
|30 | 拉萨 | XZLNOA3 |
--------------------------------------------
④四级操作代理(OA4):命名为XXXXOA4(XXXX为地市局电报汉语拼音局名标志)。重庆为SCCQOA4。
(5)操作代理(OA)标识符(OA NAMS ID)
①操作代理(OA1~OA3)标识符(OA NAMS ID)见下表所示
------------------------------------------------------------------
| 序 | | OA NAMS ID |
| | OA名 |----------------------------------|
| 号 | | 主用(CF) | 备用(BU) |
|------|------------------|----------------|----------------|
| 1 | CNBJOA1 | 101 | 102 |
|------|------------------|----------------|----------------|
| 2 | RNBJOA2 | 201 | 202 |
|------|------------------|----------------|----------------|
| 3 | RNSYOA2 | 203 | 204 |
|------|------------------|----------------|----------------|
| 4 | RNSHOA2 | 205 | 206 |
|------|------------------|----------------|----------------|
| 5 | RNNJOA2 | 207 | 208 |
|------|------------------|----------------|----------------|
| 6 | RNXAOA2 | 209 | 210 |
|------|------------------|----------------|----------------|
| 7 | RNCDOA2 | 211 | 212 |
|------|------------------|----------------|----------------|
| 8 | RNWHOA2 | 213 | 214 |
|------|------------------|----------------|----------------|
| 9 | RNGZOA2 | 215 | 216 |
|------|------------------|----------------|----------------|
|10 | BJBJOA3 | 301 | 302 |
|------|------------------|----------------|----------------|
|11 | SHSHOA3 | 303 | 304 |
------------------------------------------------------------------
----------------------------------------------------------------
序 | | OA NAMS ID |
| OA名 |----------------------------------|
号 | | 主用(CF) | 备用(BU) |
------|------------------|----------------|----------------|
12 | TJTJOA3 | 305 | 306 |
------|------------------|----------------|----------------|
13 | HJSJOA3 | 307 | 308 |
------|------------------|----------------|----------------|
14 | SXTYOA3 | 309 | 310 |
------|------------------|----------------|----------------|
15 | NMHHOA3 | 311 | 312 |
------|------------------|----------------|----------------|
16 | LNSYOA3 | 313 | 314 |
------|------------------|----------------|----------------|
17 | JLCCOA3 | 315 | 316 |
------|------------------|----------------|----------------|
18 | HLHROA3 | 317 | 318 |
------|------------------|----------------|----------------|
19 | SNXAOA3 | 319 | 320 |
------|------------------|----------------|----------------|
20 | GSLZOA3 | 321 | 322 |
------|------------------|----------------|----------------|
21 | NXYCOA3 | 323 | 324 |
------|------------------|----------------|----------------|
22 | QHXNOA3 | 325 | 326 |
----------------------------------------------------------------
------------------------------------------------------------------
| 序 | | OA NAMS ID |
| | OA名 |----------------------------------|
| 号 | | 主用(CF) | 备用(BU) |
|------|------------------|----------------|----------------|
|23 | XJWLOA3 | 327 | 328 |
|------|------------------|----------------|----------------|
|24 | SDJNOA3 | 329 | 330 |
|------|------------------|----------------|----------------|
|25 | JSNJOA3 | 331 | 332 |
|------|------------------|----------------|----------------|
|26 | AHHFOA3 | 333 | 334 |
|------|------------------|----------------|----------------|
|27 | ZJHZOA3 | 335 | 336 |
|------|------------------|----------------|----------------|
|28 | FJFZOA3 | 337 | 338 |
|------|------------------|----------------|----------------|
|29 | JXNCOA3 | 339 | 340 |
|------|------------------|----------------|----------------|
|30 | HYZZOA3 | 341 | 342 |
|------|------------------|----------------|----------------|
|31 | HBWHOA3 | 343 | 344 |
------------------------------------------------------------------
----------------------------------------------------------------
序 | | OA NAMS ID |
| OA名 |----------------------------------|
号 | | 主用(CF) | 备用(BU) |
------|------------------|----------------|----------------|
32 | HNCSOA3 | 345 | 346 |
------|------------------|----------------|----------------|
33 | GDGZOA3 | 347 | 348 |
------|------------------|----------------|----------------|
34 | GXNNOA3 | 349 | 350 |
------|------------------|----------------|----------------|
35 | HQHKOA3 | 351 | 352 |
------|------------------|----------------|----------------|
36 | SCCDOA3 | 353 | 354 |
------|------------------|----------------|----------------|
37 | GZGYOA3 | 355 | 356 |
------|------------------|----------------|----------------|
38 | YNKMOA3 | 357 | 358 |
------|------------------|----------------|----------------|
39 | XZLSOA3 | 359 | 360 |
------|------------------|----------------|----------------|
40 | | | |
----------------------------------------------------------------
②XXXXOA4标识符(OA NAMS ID)由401开始,按建网顺序排列。由全国网管中心负责核定。
(6)各级操作代理(OA)的备份
①一级操作代理(OA1)的备份:主用与备用OA1的PE在不同现场,主用PE的NAMS ID=1001,备用PE的NAMS ID=1004。
②二级操作代理(OA2)的备份:主用与备用OA2的PE在不同现场。
------------------------------------------------------------------
| 序 | | OA2 PE NAMS ID |
| | OA2名 |----------------------------------|
| 号 | | 主用 | 备用 |
|------|------------------|----------------|----------------|
| 1 | RNBJOA2 | 1003 | 28001 |
|------|------------------|----------------|----------------|
| 2 | RNSYOA2 | 28001 | 1003 |
|------|------------------|----------------|----------------|
| 3 | RNSHOA2 | 2001 | 7001 |
|------|------------------|----------------|----------------|
| 4 | RNNJOA2 | 7001 | 2001 |
------------------------------------------------------------------
----------------------------------------------------------------
序 | | OA2 PE NAMS ID |
| OA名 |----------------------------------|
号 | | 主用 | 备 用 |
------|------------------|----------------|----------------|
5 | RNXAOA2 | 23001 | 19001 |
------|------------------|----------------|----------------|
6 | RNCDOA2 | 19001 | 23001 |
------|------------------|----------------|----------------|
7 | RNWHOA2 | 17001 | 13001 |
------|------------------|----------------|----------------|
8 | RNGZOA2 | 13001 | 17001 |
----------------------------------------------------------------
③三、四级操作代理(OA3和OA4)的备份:OA3和OA4的备份应设置在本省内不同模块或地点的PE上。具体设置由省级网管中心核定,报全国网管中心备案。
6.各级网管中心与操作代理(OA)的关系
(1)全国网管中心负责各级操作代理(OA)的增设、修改和调整。
(2)全网有关信息的采集和上报,依据全网四级操作代理(OA)互连关系逐级汇总和传送。
(3)上级操作代理(OA)可以监测(视)、协调与相关的下级操作代理(OA)所管理的网路资源,包括网路运行情况和故障告警等。
(4)在一个省级网管中心只能设立一个三级操作代理(OA),四级操作代理(OA)的设置数量原则上不限。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电管理局确定。
图3--1 全网四级操作代理(OA)的数据收集方式
OA1 OA2 OA3 OA4
---------- ---------- ---------- ----------
--------------
| |----------哈尔滨
--------| 沈 阳 |----------长 春
| | |----------沈 阳
| --------------
|
|
| --------------
| | |----------北 京
| | |----------天 津
|------| 北 京 |----------石家庄
| | |----------太 原
| | |----------呼和浩特
| --------------
|
|
| --------------
| | |----------上 海
|------| 上 海 |----------杭 州
| | |----------南 昌
| | |----------福 州
| --------------
|
|
| --------------
| | |----------南 京
|------| 南 京 |----------济 南
| | |----------合 肥
-------------- | --------------
| | |
| 全国网 | |
| 管中心 |----|
| | | --------------
-------------- | | |----------西 安
| | |----------银 川
|------| 西 安 |----------西 宁
| | |----------乌鲁木齐
| | |----------兰 州
| --------------
|
|
| --------------
| | |----------成 都--------------------重 庆
|------| 成 都 |----------贵 阳
| | |----------昆 明
| | |----------拉 萨
| --------------
|
|
| --------------
| | |----------武 汉
|------| 武 汉 |----------郑 州
| | |----------长 沙
| --------------
|
|
| --------------
| | |----------广 州
--------| 广 州 |----------南 宁
| |----------海 口
--------------
二、各级网管中心的管理范围和职责
1.管理范围:
(1)全国网管中心
负责对分组交换全网的网路、设备运行状况、业务负荷等进行实时监控管理,负责协调处理一级交换中心设备和省际电路的重大故障,以保证全网稳定可靠、安全畅通,工作在高质量、高效率的最佳状态。同时负责对省级网管中心和区域网路监控站进行业务、技术指导。
(2)省级网管中心
负责对省内分组网的网路、设备运行状况、业务负荷等进行实时监控管理,负责协调处理二级交换中心设备和省内电路的重大故障,以保证全网稳定可靠,安全畅通,工作在高质量、高效率的最佳状态。同时负责对区域网路监控站和各节点机局进行业务、技术指导。
(3)区域网路监控站
负责对分组网的局部网路、设备运行状况、业务负荷等进行实时监测管理,负责协调处理区域内的二级交换中心设备或交换电路的重大故障,以保证局部网路稳定可靠,安全畅通,工作在高质量、高效率的最佳状态。同时负责对所属各节点机局进行业务、技术指导。
2.主要职责:
(1)全国网管中心:
①对全网的网路运行和节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管理。
②协助、指导省级网管中心或节点机局处理网络中所发生的重大网路或节点设备故障,必要时派人到故障节点处理。
③对全网的业务数据(电路利用率及负荷记录、故障告警记录、计费原始记录、中继阻断记录)定期进行采集、汇总及综合统计分析。
④对全网运行情况、业务发展、质量管理、重大疑难问题定期组织分析和研究,编发通报,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意见和办法。
⑤负责全网软件更新、版本升级的统一管理,包括功能测试,技术验证,升级遥装等。
⑥负责全网特种业务开放和管理,关键网路设备和资源(如特种业务服务器)的控制,全网相关数据库的管理,部分用户生成及管理工作。
⑦负责全网网路拓扑结构变动、资源分配、国际省际中继路由增加或调整等方面局数据的修改和管理。
⑧负责全网国际出入口局、国际电路调测开通,并管理、协调国际及公用网与专用网的互连技术问题。
(2)省级网管中心:
①对省内分组网的网路路运行和节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管理。
②协助、指导省内各节点机局处理网络中所发生的重大网路或交换设备故障,必要时派人到故障节点处理。
③对省内分组网的业务数据(业务统计记录、故障告警记录、计费原始记录、中继阻断记录)定期进行采集、过滤,并负责向全国网管中心转储。
④对省内分组网运行情况、业务发展、质量管理、重大疑难问题定期组织分析和研究,编发通报,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意见和办法。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应向全国网管中心和主管部门报告。
⑤负责省内用户入网和业务开放的管理,省内相关网路资源的控制和数据库的管理。
⑥负责省内中继电路增加或调整等方面的局数据的修改和管理。
(3)区域网路监控站:
①对所属区域内的网路运行和节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管理。
②协助、指导所属各节点机局处理网络中所发生的较大网路或交换设备故障,必要时派人到故障节点处理。无法解决的故障及时向上级网管中心报告。
③负责对其区域内各节点的业务数据定期进行采集、过滤,并负责向上级网管中心转储。
④对其区域内的网路运行情况、业务发展、质量管理、重大疑难问题定期组织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意见和办法。并向上级网管中心报告。
⑤负责其区域内的用户入网管理。
三、各级网管中心的管理功能和权限
1.业务管理
(1)全网用户开放业务管理
各级网管中心应按照下表中规定的管理功能和权限,完成对用户所需业务的开放,并负责用户数据的增、删、改。
--------------------------------------------------------------------------------------------------------
| 开放业务项目 | 全国网管 | 省级网管 |
|------------------------------------------------------------| 中心 | 中心 |
| 项目名称 | 管理范围 | (NMC--C) | (NMC--R) |
|--------------------------------|--------------------------|------------------|------------------|
| 交换型虚电路 | 省 内 | | √ |
| |--------------------------|------------------|------------------|
| (SVC) | 省 际 | √ | |
|--------------------------------|--------------------------|------------------|------------------|
| 永久型虚电路 | 省 内 | | √ |
| |--------------------------|------------------|------------------|
| (PVC) | 省 际 | √ | |
|--------------------------------|--------------------------|------------------|------------------|
| 闭合用户群 | 省 内 | | √ |
| |--------------------------|------------------|------------------|
| (CUG) | 省 际 | √ | |
--------------------------------------------------------------------------------------------------------
--------------------------------------------------------------------------------------------------------
| 开放业务项目 | 全国网管 | 省级网管 |
|------------------------------------------------------------| 中心 | 中心 |
| 项目名称 | 管理范围 | (NMC--C) | (NMC--R) |
|--------------------------------|--------------------------|------------------|------------------|
| 广播功能 | 省内有条件 | | √ |
| |--------------------------|------------------|------------------|
| (BROADCAST) | 省 际 | √ | |
|--------------------------------|--------------------------|------------------|------------------|
| 网络用户识别 | 全 网 | | |
| (NUI) | | √ | |
|--------------------------------|--------------------------|------------------|------------------|
| 呼叫转移(CR) | 全 网 | √ | |
|--------------------------------|--------------------------|------------------|------------------|
| 搜索群 | 省 内 | | √ |
| |--------------------------|------------------|------------------|
| (HUG) | 省 际 | √ |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