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生物制品和血液制品管理的规定(试行)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17:10:55   浏览:941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加强生物制品和血液制品管理的规定(试行)

卫生部


关于加强生物制品和血液制品管理的规定(试行)

1982年5月20日,卫生部

规定
生物制品(本规定指菌苗、疫苗、血清、类毒素等,不包括体外用诊断用品)及血液制品(包括胎盘血制品)是防病、治病、战备、救灾和临床抢救急需的重要产品。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千百万人的安全与健康,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生产中必须具备必要的生产技术条件,严格的质量检定制度和严密的科学管理办法。为加强生物制品和血液制品管理,确保制品符合国家的法定标准,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特作如下规定。
一、凡生产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的单位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
1.有适合所生产品种的工艺要求、合乎微生物操作的实验室,灭菌操作条件及保障安全的生产车间、辅助车间、冷藏设施以及相应配套的设备等。
2.有受过严格训练的主管技师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熟练的技术操作人员;能解决生产、检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有科学管理的职能机构,保证文明生产和正常的工作秩序。
4.有健全的检定机构,担负成品、半成品、原材料质量检验,确保制品合格。
5.坚持质量第一,制品质量必须符合《生物制品规程》的各项规定。不具备以上条件和要求的,不得进行生产,产品不准出售、不准使用。
二、生物制品和血液制品的管理权限:
生物制品统一由卫生部直接管理,由部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其他有特殊需要生产某种生物制品的省、市、自治区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所属单位,应由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中国医学科学院向卫生部报告,经卫生部批准后方得生产。
血液制品除部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外,省、市、自治区现已有生产并具备第一条规定条件的省、市、自治区血站等单位,在综合利用血液的基础上,可进行生产,但不得超过1—2个生产单位。血站等单位所生产血液制品的质量监督检验,由所在省、市、自治区药品检验所负责进行。
三、生产生物制品和血液制品的单位,由卫生部或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会同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或省、市、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批,发给营业执照。
四、领有营业执照或经批准生产的单位所生产的品种必须按第二条管理权限范围由卫生部或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审批,合格者发给批准文号。
五、其他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不准生产生物制品及血液制品。个别因科研需要,又无生产单位正常供应的品种,有关医疗卫生单位也需具备第一条规定的必要条件,经省、市、自治区或相当于省、市、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严格遵照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方可进行研制,研制品需经国家检定机构审核或检验同意后才能在一定范围内上人体试用。但不得进一步中试、投产。
六、各生产单位研制的新制品应按部颁《新制品管理办法》办理。
七、部颁《生物制品规程》是国家对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管理、生产和检定的基本要求,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生物制品规程》的技术规定和降低质量标准。不符合《生物制品规程》要求的制品不准发出。
八、纳入卫生部管理的生物制品品种及有部交生产任务的单位生产的血液制品,其生产、调拨、储
备计划由卫生部统一平衡、调配。省、市、自治区血站血液制品的生产、供应计划由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安排。生产计划编制后,生产单位要与使用单位签定供货合同(规定供货时间、地点、数量及特殊要求等),双方应严格遵守,凡已发出的制品发现质量不符合《生物制品规程》要求的,要予以调换或同意退货。违背合同造成损失者,要负经济责任直至法律责任。
九、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是执行国家对制品质量进行检查、检验和鉴定的专业机构,有权对生物制品和血液制品生产、使用单位的制品质量进行检查了解、抽样检验以及调阅制检记录,并有权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和低劣制品据情处理,各有关单位应积极协助,不得拒绝。遇有造成严重后果的质量问题和事故,要及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十、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的检定机构对本单位生产的制品负责质量检验,并填写制品质量合格证,对不合格的制品不得发出使用。生产单位的检定机构在业务上受国家检定机构的指导,有责任直接向国家检定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反映制品质量的真实情况。单位领导人要尊重检定人员对制品质量的意见,对制品质量发生分歧意见时,由国家检定机构仲裁。
十一、各级检定人员应坚持原则,严肃认真,不得玩忽职守,执法犯法。如在质量问题上不坚持原则,又不向上报告,从而产生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
十二、进口的生物制品(包括双边科研合作对方提供的制品)、血液制品列为法定检验。生物制品经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验,血液制品经进口口岸药检所检验或委托有关单位检验,合格者方准进口上人体使用。违者由组织进口单位和接货单位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
十三、各生产单位对产品要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质量,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影响质量的关键问题,实行技术改造,力争创立名牌产品。要加强企业管理,降低成本,讲究经济效果。任何一种制品质量上不去,达不到规程的质量要求或反应事故多、效果不好,或不具备生产的基本条件,应停产整顿,整顿后经国家检定机构核查仍达不到要求的,要坚决下马。
十四、生物制品及血液制品的价格的制订及调整,按国家价格政策由卫生部统一管理。新制品的试销价格,由试制单位参照同类或近似产品价格自定,报卫生部备案;正式投产后,根据测算成本和薄利的原则,提出正式价格的意见,报卫生部审批。
十五、生产单位要不断改善经营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坚决制止经营中的一切违法行为和不正之风。对销售中搞“奖钱奖物”、请客送礼及畅滞产品搭配,要严肃处理。对哄抬价格、抢购、套购防疫和急救所需的紧缺制品进行投机倒把活动者,要坚决打击,依法惩办。
十六、经营及使用生物制品及血液制品的单位,要按《生物制品规程》规定妥为保藏,保管不善致遇热、冻结、变质、变色、安瓶裂纹及过期失效的制品,禁止销售使用。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行政复议申请的形式

  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
  
  (一)书面申请的,请按下列格式书写:
  
  1、文书名称(行政复议申请书)
  
  2、申请人(是公民的,写明姓名、住址、联系电话;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写明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代理人姓名、单位、电话)
  
  3、被申请人(写明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及职务)
  
  4、行政复议请求
  
  5、事实和理由
  
  6、行政复议机关名称(如向省政府申请,可写“此致河南省人民政府”)
  
  7、申请人(签名或盖章)
  
  8、申请日期(年、月、日)
  
  (二)口头申请的,由行政复议接待工作人员当场用“口头申请记录”纸记录:
  
  1、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和联系途径
  
  2、复议请求
  
  3、主要事实和理由
  
  4、被复议机关
  
  5、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时间
  
  记录完毕,申请人认为记录无误,签上自己的名字。

作者:美溪区人民法院 孙桂娟

高等学校出版社所属印刷厂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

国家教育委员会


高等学校出版社所属印刷厂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

1986年10月27日,国家教委


为了加强高等学校出版社所属印刷厂(以下简称印刷厂)的建设和管理,以适应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出版事业发展的需要,制订本暂行规定。
第一条 高等学校出版社所在学校的印刷厂,一般归出版社直接领导。
第二条 印刷厂是事业单位。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应该加强成本核算,改善经营管理。
第三条 印刷厂的主要任务是承担本校和出版社的各项印制任务,要把印制教材的任务放在首位。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不得印刷国家禁止出版的印刷品。
第四条 印刷厂各级干部的任命或聘任,按所在学校现行的干部管理权限执行。规模较大的印刷厂,经学校批准可按正(副)处级建制。
第五条 印刷厂应逐步实行厂长负责制。要设立由厂长主持,党、团和工会负责人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厂务委员会,审议生产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重大事项。要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
第六条 印刷厂在学校和出版社财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实行单独核算,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实行计划管理。
第七条 印刷厂的收益,主要用于印刷厂的建设、技术改造以及职工的福利、奖金。收益较多的厂,可适当上交学校(或出版社)一部分;收益少的厂,一般不上交。
第八条 印刷厂对外经营获得的收入,其交、免税收的范围,按照财政部(84)财税字第224号文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 印刷厂要逐步建立与其所承担的各项印刷任务相适应的印刷力量。要根据教学、出版任务的需要和教材印制工作的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技术改造,逐步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扩大印刷生产能力,提高印刷质量,缩短印制周期。
第十条 加强印刷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职工的政治、业务和文化素质。要有计划地补充、培训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要做好党、团和工会的工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关心职工生活。
第十一条 学校及其出版社要加强对印刷厂的领导。要配备好领导班子。要制订好印刷厂的建设和技术改造计划并列入学校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所需投资,分别列入学校基本建设投资,教学设备费和出版社或印刷厂的生产发展基金。
第十二条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出版管理、印刷物资供应等部门,对印刷厂在业务指导、技术人员培训和物资供应等方面要给予支持和帮助。印刷厂所需的设备和材料,要纳入学校主管部门或所在地区的印刷物资供应渠道。
第十三条 各高等学校出版社所属印刷厂,依照本规定,结合本厂实际情况,制订管理细则,经所在学校批准后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