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广告发布者的赔偿责任/王德山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5 01:41:41   浏览:884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谈广告发布者的赔偿责任
     ---- 对一起广告赔偿责任的评析

王德山

一 、案情
1995年4月17日某报刊登一则广告,广告主F省某县旅游工艺品厂(以下简称“工艺品厂”)因业务需要,欲寻求联营办厂的合作伙伴。H省甲村看到该广告后,按照广告中的联系地址、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取得联系。甲村有关负责人在联系人李某的带领下到该厂进行了实地考察。经考察后,甲村与工艺品厂于1995年6月8日正式签订了“联营合同书”。为购买联营办厂所需机械设备,又在李某的介绍和带领下,甲村有关人员到Z 省某市机械厂(以下简称“机械厂”)进行考察。考察后,甲村与机械厂签订了“工矿产品购销合同”。甲村按合同约定向机械厂支付货款及托运费12万元。设备到甲村后,村领导通知工艺品厂安装时,李某等人却不知去向。打开机械设备包装,发现该设备为伪劣产品,不能使用,便与机械厂联系,但原签订合同者亦不知去向。甲村因此经济损失12 余万元。于是,1997年3月甲村以报社刊登虚假广告为由,向B市某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报社赔偿其经济损失16.7余万元。法院经审理,认定该广告“不是虚假广告”,判决驳回甲村的一切诉讼请求。甲村不服,上诉于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二、 两级法院在审理此案时的争议
第一种观点认为,报社刊登了虚假广告,应依据《广告法》第38条规定,赔偿甲村的经济损失。 理由分别有以下两种:1. 广告中所登的联系地址,是李某等人临时租用的,并非工艺品厂的真实地址,联系人李某也不是工艺品厂的正式职工。2. 报社刊登广告时未依法审查广告主的有关手续。工艺品厂已在1995年3月27日年检,其营业执照加盖有工商部门的年检章。由此认定,报社审查的营业执照(副本)并非原件,而是复印件。因此报社有过错,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种观点则认为该广告不是虚假广告,报社不承担赔偿责任。理由有二:第一,法律并不要求广告中的联系人必须是什么人,联系地址也不要求必须是企业登记的地址,办公场地可以租用。第二,原告曾亲自到工艺品厂进行实地考察,看到了广告中所说的工艺品厂及其营业执照。在此基础上,甲村与工艺品厂签订了联营合同。因此报社并无过错,该广告不属虚假广告,对甲村的损失不承担赔偿责任。法院 最终采纳了后一种意见。

三、 法律评析
(一)分清法律关系 查明损失根源
甲村以报社刊登虚假广告为由,要求报社承当赔偿责任。法院亦以该广告不是虚假广告判决报社不承担赔偿责任。表面看来,争议焦点是该广告是否为虚假广告。但就本案而言,报社之所以不承担赔偿责任,依本人之见,并非取决于该广告是否为虚假广告。分清法律关系,查明损失根源,是本案的根本之所在。
本案涉及三份合同,即报社与工艺品厂订立的广告合同、甲村与工艺品厂签订的联营合同和甲村与机械厂签订的工矿产品购销合同。由此而形成三层法律关系:一是报社与工艺品厂之间的广告合同法律关系;二是甲村与工艺品厂之间的联营合同法律关系;三是甲村与机械厂之间的买卖合同法律关系。三份合同及由此而形成的三层法律关系被此独立。
在分清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再分析以下甲村的损失。甲村分别签订了两份合同,即联营合同和购销合同。甲村与机械厂签订购销合同后,按合同约定向机械厂支付了货款及运费12万元。机械厂向甲村交付了机械设备,买卖双方履行了购销合同。但由于机械厂不守信用,所供机器设备属假冒伪劣产品,因此给甲村造成了经济损失。可见,甲村的损失是发生在购销合同中,是因机械厂的违约行为造成的。而广告合同与购销合同是两份独立的合同,两个各自独立的法律关系。报社刊登的广告中丝毫没有涉及机械厂及其所销售的产品,报社与机械厂和甲村之间不存在任何法律关系,它既不是联营合同的当事人,也不是购销合同的当事人,既不享有该两合同中的权利,亦不承担合同中的义务,当然也不应当承担购销合同中所产生的法律责任,除非能够证明报社刊登广告时已明知或者应知工艺品厂与机械厂共同实施欺诈行为。至于甲村认为机械厂交付的设备存在质量问题并因此遭受经济损失,应依法追究卖方的法律责任。如果有证据证明机械厂是与工艺品厂共同实施诈骗行为,可依法追究该两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二) 刊登广告与损害事实有无因果关系
根据民法基本原理,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条件之一是侵权行为与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那么,报社刊登广告的行为与甲村的损失有无因果关系?甲村在诉讼中称,因为其相信了报社的广告,才遭受了损失。否则不会签订联营合同和工矿产品购销合同。所以其损失与报社刊登广告有因果关系。
依甲村之推论,它之所以签订购买合同,是因为该村与工艺品厂签订了联营合同,而签订联营合同,是因为甲村看了报社刊登的广告。甲村的这种逻辑推理是完全错误的。如果这样无限地推而广之,要承担责任的恐怕就不是仅报社一家,而将有无数者被连带。
不可否认,甲村的损失的确与报社刊登的广告有一定的联系。但是,第一,因果关系的前提是基于同一法律关系。由于广告合同与购销合同是两个不同的
法律关系,因此根本谈不上因果关系。第二,相信报社的广告并不等于报社侵
权。是否相信报社的广告,其本身就是甲村自己的主观判断,属其自身行为。甲村经实地考察,与工艺品厂签订了联营合同,“耳听是虚,眼见为实”。第三,报社刊登广告的行为,包括甲村在此之后签订联营合同,并不必然导致甲村购销合同的经济损失。真正导致甲村损失的直接原因是购销合同的卖方即机械厂的违约(或违法)行为。因此机械厂的行为与甲村损失之间存在着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当然,如果报社在刊登该则广告时已明知或者应知工艺品厂与机械厂共同串通,刊登虚假广告欺诈他人,则另当别论。
下面就本案所争议的其他问题谈谈本人的看法。
(三)谁为广告主
在诉讼过程中,甲村提供了工艺品厂出具的书面证明,声称工艺品厂并未委托李某刊登联营办厂的广告,李某刊登广告时所用的营业执照不是原件,而是复印件。甲村就此认为,刊登广告者即广告主不是工艺品厂,完全是李某等人冒用工艺品厂的名称,实施诈骗行为,所以是虚假广告。那么,工艺品厂是否刊登了该则广告,广告主是否为工艺品厂。
李某在刊登广告时所出具的营业执照究竟是原件还是复印件,甲村和报社各执一词,无据可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甲村与工艺品厂签订了联营合同,合同中明确地盖有工艺品厂的合同专用章,工艺品厂对该合同专用章并无异议。其次,1995年4月11日,李某通过工艺品厂的银行帐号汇给报社广告费12700元。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即使工艺品厂当初未委托李某等人刊登广告,但从后来的联营合同及汇款凭证,已足以证明工艺品厂对他们行为的追认。其三,自广告登出至甲村起诉的两年间,工艺品厂始终未以任何形式对该广告提出异议。《民法通则》第66条规定:“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因此,根据上述事实及法律、法规规定,完全可以认定该广告主为工艺品厂,而非李某等人。至于李某是否为工艺品厂的职工,并不影响代理行为的成立。
关于联系地址、联系人的真实性问题,笔者完全同意法院的第二种观点,此不再赘述。
(四)未经年检的营业执照
甲村称报社审查的是未经年检的营业执照,因为工艺品厂已在95年3月27日年检,营业执照上加盖有工商年检章。因此报社未依法审查有效证照,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这种主张并不完全正确。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有关企业年检的规定,首先,企业年检的最后期限是每年的4月30日。假如报社在4月30日以后审查的营业执照(原件)是未盖年检章的执照, 可认定报社未依法审查广告主的有效证照,报社应依法承担过错责任。但广告刊出时间是4月17日,审查营业执照的时间肯定是在4月30日前。所以,报社在不明知该企业已参加年检的情况下,如果审查的营业执照是未盖年检章的执照,报社并无任何过错,而不管该企业事实上是否参加了年检。因为作为报社,在4月30日之前并无权利和义务核查每一个刊登广告者是否参加了年检。其次,企业未在规定的期限内参加年检的,并不影响该企业法人资格的存在和正常的经营活动,只是由工商部门依法给予罚款或其他行政处罚。
划清了法律关系,分析了甲村损失造成的原因,并根据《广告法》、《民法通则》及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甲村主张的16.7万元的经济损失,报社显然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五)假如广告虚假的法律责任
假如该广告确属虚假广告,报社的责任应分下面几种情况:
第一, 报社未依法审查有效证照,如未审查营业执照原件,而是复印件,或者4月30日以后,审查的仍是未经工商年检的营业执照,报社有过错。但在此情况下,报社所要承担的民事责任,仅限于甲村与工艺品厂就联营办厂事宜中所支出的诸如考察等有关费用,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对于甲村所主张的购销合同中的经济损失,根据以上法律分析,即使该广告是虚假广告,报社亦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否则随便任何人都可以要求报社赔偿其提出的各种经济损失。对于报社刊登虚假广告的行为,法律并非置之不理,可由广告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广告法》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进行查处,给予行政处罚。
第二,假如报社明知或者应当知道工艺品厂和机械厂串通一起,刊登虚假广告,共同欺诈他人,仍发布该则广告,报社应与工艺品厂和机械厂向受害人承担连带责任。《广告法》第38条规定,“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第三,如果报社与工艺品厂和机械厂恶意串通,刊登虚假广告,共同欺诈他人,报社则属于共同侵权人,应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与工艺品厂和机械厂共同向受害人承当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作者:
王德山:男,1962年12月生,汉族,副教授,河南西华县人。
单 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花乡张家村路口121号
邮 编: 100070
电 话:(010)83952248、83952249(办),13701207656
电子邮箱:wdsh369@yahoo.com.cn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怀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怀化市高速公路建设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的通知

湖南省怀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怀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怀化市高速公路建设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的通知

怀政办发〔2009〕1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怀化市高速公路建设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四月二十三日

    

  怀化市高速公路建设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

  第一条 为搞好怀化市行政区内高速公路建设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布湖南省征地年产值标准的通知》(湘政办发〔2005〕47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高速公路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的通知》(湘政办函〔2008〕159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怀化市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的批复》(湘政函〔2009〕64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高速公路建设怀化市行政区内征地拆迁补偿安置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国土资源局和相关县(市、区)国土资源局会同高速公路建设协调指挥部负责全市高速公路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征地拆迁机构会同相关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公安、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林业、民政、农村经营管理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村(居)民委员会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第四条 合理确定征地拆迁位置、范围和地类。
(一)征收土地的位置、范围:以高速公路施工图为依据,以业主单位现场放线确定的边沟为准。
(二)征收土地的面积:以手工实地丈量、登记的面积为计算依据,全线总面积正负调差不超过3%。
(三)征收土地的地类:以土地现状地类为基础,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实地勘测的结果及相关政策为依据。
第五条 征收土地的补偿标准:按照湘政办发〔2005〕47号、湘政办函〔2008〕159号文件执行。耕地划分为水田、旱土、专业菜地、专业渔池四个类别。水田划分为两类,一类水田平均年产值为1650元/亩,二类水田平均年产值为1400元/亩;旱土统一划为一类,平均年产值为1050元/亩;专业菜地划分为两类,一类平均年产值为2600元/亩,二类平均年产值为2300元/亩;专业渔池划分为两类,一类平均年产值为2200元/亩,二类平均年产值为1900元/亩。高速公路建设征收耕地补偿年产值取中值计算,作为征收耕地及其他地类补偿标准的测算依据。即水田年产值为1525元/亩、旱地年产值为1050元/亩、专业菜地年产值为2450元/亩,专业渔池年产值为2050元/亩。一般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之和按16倍计算,即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为平均年产值的6倍,安置补助费为平均年产值的10倍;基本农田按25倍计算。
第六条 参照湘政办发〔2005〕47号文件,我市所辖县市区年产值执行标准的调整系数为:鹤城区:1;中方县、芷江侗族自治县、洪江市、洪江区:0.9;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会同县、辰溪县、溆浦县、麻阳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0.85。
按同地同价原则,对耕地补偿,相关县市区可统一按鹤城区的土地年产值标准补偿。其他地类按湘政办发〔2005〕47号文件规定的调整系数执行。
第七条 使用国有农用地的补偿,参照征收集体土地相应地类补偿标准。
第八条 退耕还林土地的补偿费:先按旱土年产值的16倍计算。如省人民政府有新的补偿政策,按新政策执行。
第九条 还塘(不含人工修建水库和大型水库)包干费标准:对征收的水塘,按照3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偿,由被征地村组自行造塘。另增加3元/平方米为个案处理费,由各县(市、区)包干使用。
第十条 高速公路建设因征收或征用集体土地涉及房屋附着物拆迁补偿安置的,按照《怀化市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执行。
第十一条 土地征用方案经依法批准后,市、县(市、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将批准征地机关、批准文号和征用土地的用途、范围、面积以及征地补偿标准、农业人员安置办法、办理征地补偿的期限等,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予以公告。
征地告知后,征地拆迁机构应对拟拆迁的建(构)筑物、附着物面积、数量等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应与拟被拆迁房屋的相关权利人共同签字确认。拟被拆迁户不配合调查或拒不签字确认的,征地拆迁机构应当采取照相、摄像等方式取证,并将取证结果予以公证。确认或取证结果(包括文字、表格、有关数据、现场照相及摄像资料、相关证明材料等)作为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的依据。
第十二条 自征地告知之日起,在拟征地上抢栽、抢种、抢建或突击装修的,征地时一律不予补偿,但因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需栽种的除外。
第十三条 被拆迁房屋的产权、占地面积等情况的认定,均以征地告知前的土地使用权证和其他合法有效证件为依据。没有合法证件,但属于历史性建房的,经合法性认定应当给予补偿的,给予补偿。合法性认定工作由征地拆迁机构组织乡(镇)、村、组提出具体意见后,报市、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第十四条 自征地告知之日起,在拟征地范围内暂停办理下列手续:
(一)新批宅基地和其他建设用地;
(二)审批改建、扩建房屋,办理土地转让及房屋登记发证;
(三)办理户口迁入,但因出生、婚嫁、回国定居、军人退伍、大中专学生毕业、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等原因必须入户、分户的除外;
(四)以被拆迁房屋为经营场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
(五)改变房屋、土地使用用途;
(六)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暂停期限自征地告知之日起计算,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但国家、省另有规定的除外。
暂停期限内,擅自办理的有关手续,不能作为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的依据。
第十五条 征用土地方案公告并支付征地补偿费后,被拆迁户应当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腾地。按规定补偿后,被拆迁户拒绝腾地的,由市、县(市、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腾地;逾期不腾地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住宅房屋补偿标准按照房屋的类别、等级、结构以合法有效建筑面积结合房屋的成色确定,具体见附件4、5、6。
第十六条 房屋装(修)饰按分离评估补偿,未装修的不计算装修费用,具体见附件7。
第十七条 其他生产生活设施和地上建(构)筑物及附着物按照本办法附件8、9、10补偿。
违法违章建(构)筑物、超过使用期限的临时建(构)筑物,不予补偿;拆除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构)筑物,按照本规定结合剩余使用期限给予适当补偿。
第十八条 非住宅房屋按照下列规定补偿:
(一)集体企业的生产或经营性房屋,按住宅房屋标准增加补偿40%,不再另行安排重建用地。
(二)个体工商户生产或经营性房屋,土地使用权上注明的用途为经营(生产)用地的,按住宅房屋标准增加补偿50%,不再另行安排重建用地。批准的用途为住宅而自行改为经营(生产)用房的,按住宅房屋标准补偿。
非住宅房屋包括有合法手续的企业用房和正在使用的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寺庙、教堂等用房,参照本条(一)标准执行。
第十九条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住宅房屋拆迁,一般采取统规新建或货币补偿方式进行安置,不具统规新建条件的采取异地新建方式。
城市规划区外,一般采取异地新建或货币补偿方式进行安置,有条件的可采取统规新建方式。
非住宅房屋按本办法补偿后,不再另行安置。
怀化市城市规划区内,采取统规新建方式安置的,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安置的人数和相关规定配置安置用地,划定安置区,并向社会公布。安置区一经确定,未经批准,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调整和改变安置区位置、面积和用途。
(二)需要安置的人员户口在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系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包括出嫁但户口未迁出的人员,以及现役义务兵、在校大中专学生等户口暂时迁出的人员。
每个需要安置的人员可按成本价购买90平方米安置房,农村独生子女户可增购90平方米。
(三)同一被拆迁户有多处合法房屋被拆迁时,只能按照需要安置的人员数一次性购买安置房,不得重复安置;被拆迁户有多处房屋,其一处被拆迁的,他处房屋已达到规定用地面积的,不予安置。
第二十条 采取异地新建方式安置的,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引导村民住宅建设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
(二)农村居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非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房屋被拆迁的,不予安置。
(三)征地单位负责按照《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的标准安排重建用地。
(四)同一被拆迁户有多处合法房屋被拆迁时,只安排一处重建用地;被拆迁户有多处房屋,其一处被拆迁的,他处房屋已达到规定用地面积的,不予安置。
(五)重建用地“三通一平”及基础、报建、办证等费用由安置单位负责。
第二十一条 符合安置条件,但不要求统规新建或异地新建安置的,可以采取货币安置方式。
(一)安置人员不要求统规新建安置的,可按照其应取得的安置房面积指标,获得安置房的市场价减去安置房成本价差的自行安置费补助。
(二)不要求异地新建安置的,可按照其应取得的重建用地面积指标,获得异地新建安置地的市场价(住宅用地评估价)减去异地新建安置地安置价差的自行安置费补助。货币安置后,安置人员不得再要求统规新建或异地新建方式安置。
第二十二条 安置单位应当支付被拆迁户搬家补助费和过渡费。
搬家补助费按常住人口计算。3人以内(含3人)的,一次补助700元;3人以上的,每增加1人增加补助费150元。需要过渡的,搬家补助费支付两次。
过渡费按月按户计算,每户(3人以内)每月补偿500元;每增加1人,增加50元。过渡时间一般不超过12个月。因安置方原因没有按约定时间安置到位的,过渡费按本标准的两倍支付,直至安置到位为止。
第二十三条 被拆迁户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规定期限内腾地的,由用地单位按被拆迁房屋合法建筑面积最高给予每平方米100元的奖励。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土地补偿费标准表
2、安置补助费标准表
3、青苗补偿费标准表
4、房屋拆迁补偿标准说明
5、房屋拆迁补偿标准
6、房屋成色勘估表
7、房屋装(修)饰补偿项目
8、生产生活设施及地上构筑物补偿标准说明
9、成片果树、茶树等经济作物补偿费标准
10、成片用材林补偿费标准

  主题词:城乡建设 公路 征地 安置 办法 通知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怀化军分     区政治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各民主党派市委。
 怀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4月23日印发

  



附件1:

土地补偿费标准表

单位:元/亩·元

土地种类
平均年产值
补偿倍数(标准)
补偿金额
备 注

专业菜地
2450
6
14700


专业渔塘(池)
2050
6
12300


水田
1525
6
9150


旱土
1050
6
6300


园地
茶园

按该土地邻近水田补偿标准的70%补偿
6405


果园

按该土地邻近水田补偿标准的60%补偿
5490


林地
经济

林地

按该土地邻近水田补偿标准的50%补偿
4575


人造

林地

按该土地邻近水田补偿标准的50%补偿
4575


灌木

林地

按该土地邻近水田补偿标准的30%补偿
2745


非人造乔木林地

按该土地邻近水田补偿标准的40%补偿
3660


水塘、水库、渠、堤、坝

按该土地邻近水田补偿标准补偿
9150


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企业用地、村民宅基地

按该土地邻近水田补偿标准补偿
9150


农村道路

按该土地邻近水田补偿标准补偿
9150


牧草地

按该土地邻近水田补偿标准的30%补偿
2745


藕池

按该土地邻近水田的补偿标准补偿
9150


未利用地

按邻近水田补偿标准的20%补偿
1830



附件2:

安置补偿费标准表

单位:元/亩·元

土地种类
平均年产值
补偿倍数(标准)
补偿金额
备 注

专业菜地
2450
10
24500


专业渔塘(池)
2050
10
20500


水田
1525
10
15250


旱土
1050
10
10500


园地
果园、茶园

按邻近水田平均年产值6倍补助
9150


林地
经济

林地

按邻近水田平均年产值6倍的70%补助
6405


人造

林地

按邻近水田平均年产值6倍的50%补助
4575


灌木

林地

按邻近水田平均年产值6倍的30%补助
2745


非人造乔木林地

按邻近水田平均年产值6倍的40%补助
3660


水塘、水库、渠、堤、坝

按本办法规定的水田土地安置补助费标准补助
15250


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企业用地、村民宅基地

按本办法规定的水田土地安置补助费标准补助
15250


农村道路

按本办法规定的水田安置补助费标准补助
15250


牧草地

按本办法规定的水田安置补助费标准的50%补助
7625



附件3:



青苗补偿费标准表

单位:元/亩·元

土地种类
平均年产值
补偿金额
备 注

专业菜地
2450
1225
生长期为六个月以下的补偿

2450
生长期为六个月以上的补偿

水田
1525
610
栽插前投入成本的补偿

1220
栽插后的补偿

旱土
1050
1050


专业鱼塘(池)
2050
2050


水塘、水库
1232
1232





说明:

1、专业菜地改种非蔬菜作物的按旱土进行补偿;

2、被征土地上种有各种作物的,不按作物计算,只按土地类别的年产值酌情补偿;

3、撂荒田土均不予补偿;

4、如有生产辅助设备,可按实际造价另计补偿;

5、生长期在一年以上,可按生长期长短以一年产值加计2—5个月的产值计算补偿;

6、水田均按一季稻年均产值计算补偿,栽插后按年产值的80%计算补偿,栽插前已投入成本的按栽插后补偿标准的50%补偿,收获后不予补偿;

7、水田收获后种植绿肥的每亩补偿80—140元,种植其他作物的按平均年产值的20%补偿;

8、水田田埂上种有豆类作物的视其生长情况每株补偿0.3—0.4元;

9、水田栽插前后附养鱼类的根据鱼类生产情况酌情补偿;

10、专业鱼塘按一年产值补偿。鱼苗、鱼种池按年产值增加30%补偿。成鱼及鱼苗所有者在期限内自行捕捞处理,用地单位不另补平塘、捞取成鱼和鱼苗过塘的一切费用。超过期限的,用地单位有权处理。

11、承包养鱼的水塘、水库,按一年产值计算,其水利设施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计。



附件4:

房屋拆迁补偿标准说明

1、房屋层高的划分和测定方法:房屋的层高是指从底层地面到楼层板面的垂直高度,平房以室内地面到檐口滴水高度为准,前后有高低者取平均高度计算;楼房平屋面以室内地面至屋顶天沟地面檐口高度除以层数计算。坡屋面以檐口滴水高度除以层数计算。

(1)钢筋砼框架结构、排架结构屋高的划定:底层的基本高度3.3m,楼层高度3m。

(2)砖混、砖木结构平房的基本高度为不低于2.7m。

(3)简易结构的房屋、构筑物基本层高为2.2 m以上(包括2.2m)。

2、房屋结构类型的划分:主要以基础类型、主体结构(包括墙体、梁柱、楼板、屋面等)为划分依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分别套用不同的补偿标准。

3、房屋面积计算:建筑物的建筑面积以有效合法证件为依据,按各层建筑面积之和计算。首层建筑面积按外墙勒脚以上结构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二层及二层以上按外墙结构水平面积计算;突出房屋高度在2.2 m以上的楼梯间、屋顶水箱分别计算建筑面积。无围护结构阳台,挑走廊按其水平面积的一半计算。山墙出檐、悬挑雨篷不计算建筑面积。建筑物层高低于2.2 m(不含2.2 m)的不计算建筑面积。

4、重建补偿标准已经包括房屋主体建(构)筑物补偿,房屋拆除、旧料堆码、材料运输、房屋四周排水明暗沟、散水、天沟、雨篷、踏步、室内水、电及基础的补偿。不包括“三通一平”和被拆迁的宅基地补偿。

5、砖混结构的屋顶隔热层、架空层按平均高度计算,0.5 m以下(含0.5 m)的不计算补偿,高度超过0.5 m的,每超过0.1 m按面积每平方米补助10元,补偿高度最高不超过1.5 m,超过1.5 m的按1.5 m计算。

6、各类别房屋所确定的补偿标准,以建成的房屋成品为计算标准,不包括装(修)饰补偿标准。

7、在房屋补偿面积有争议时,以市房产局测绘报告所确定的面积为准。


附件5:

房屋拆迁补偿标准

单位:元

房屋类别
补偿价
主 要 特 征

钢筋砼

框架结构
650
桩基础或整板基础,主体结构为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现浇楼面、层面、楼梯、天沟,层高3m,屋面上部应有架空隔热层或平瓦坡屋面、24cm眠墙,地面砖或水磨石地面,外墙面钢砖,内墙水泥抹光且刷仿瓷涂料罩面,铝合金门窗、纱窗,油漆木制门及纱门,水、电、卫生设施和厨房设施配套齐全,封闭阳台。













550
标准砖石基础或桩基础,基础深度1.2m以上,钢筋砼地梁,层层有串梁,规定的构造柱,钢筋砼楼面、屋面、楼梯、天沟,屋面上部应有架空隔热层或者平瓦坡屋面,层高3m,24cm眠墙,外墙水刷石,内墙水泥抹光刷仿瓷涂料罩面,油漆木制门及纱门,铝合金窗、纱窗、亮玻璃,室内水泥地面、独立厨房、无烟灶台、水冲厕所、水电进户(含室内管线)。




480
标准砖石基础,基础深度1.2m以上,钢筋砼地梁,钢筋砼预制楼面、层面、楼梯、天沟,屋面上部有架空隔热或者平瓦坡屋面、层高3m,24cm斗墙,外墙粗砂灰,内墙粉纸筋且“106”涂料罩面、油漆木制门窗、纱门窗、亮玻璃,室内水泥地面、独立厨房,水冲厕所、水电进户(含室内管线)。

砖 木
400
砖石基础,基础深度0.5m,24cm眠墙,瓦屋面,前后檐口高度不低于 3m,外墙清水,内墙粉灰或者涂料罩面,室内水泥地面,油漆木制门窗、纱门窗、亮玻璃,油漆纸板顶棚,水电进户(含室内管线)。

砖木偏房
230
标准砖石基础,基础深度0.5m以上,杂砖和土筑混砌墙,木屋架,瓦屋面,前后檐口高度2.8m以上,水泥地面或三合土地面,普通门窗,水电进户(含室内管线)。

木结构类
300
标准砖石基础,基础深度0.5m以上,木桩屋梁,木板墙或卡砖墙,瓦屋面,前后檐口高度2.8m以上,油漆木制门窗,水电进户(含室内管线)。三合土地面或水泥地面。

杂屋类
80
砖石基础,基础深度0.5m,杂砖墙,瓦屋面,檐口高度1.8m以上,三合土地面或水泥地面;厨房、厕所、猪牛栏、堆放杂物的房屋。


说明:

1、以上各类房屋的补偿标准系指拆迁在集体土地上所建房屋的征收补偿单价。房屋拆迁补偿费按合法建筑面积结合成色进行计算。

2、上述房屋主要特征中的子项目,如有增减,按有关规定增减补偿;层高在上述标准规定的屋高增减10cm以内的,不增加或减少补偿;层高增加或减少超过10cm以上的,每增减10cm,工业用房增减5%,其他房屋增减3%。

3、房屋建筑面积的测量计算按GBIT50353—2005《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规定的标准执行。

附件6:

房屋成色勘估表

已 房

使 屋

完 房 用 耐 结

损 屋 年 用 构

程 成 限 年

度 新 限
钢筋砼桩结 构
砖混结构
砖木结构、

木 结 构
简易结构

60-80年
40-60年
30-50年
10-15年

完好房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

(2005年3月25日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38号)

  《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已经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05年3月25日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2005年3月25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

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简称生

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条例。

  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

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安全生产管理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生产经营单位

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工作格局。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

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支持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对国家安排的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应当加强监督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并安排配套资金予以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和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

业卫生安全及相关劳动保护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落实职业卫生监督制度。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安全生产纳入当地的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并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鼓励、支

持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安全生产的科学技术研究及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生产经营单位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

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政府有关部门履行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职责,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有关法律、

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八条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

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第九条新闻、出版、广播、电影和电视等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负

有宣传教育的义务和进行舆论监督的权利。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和生产安

全事故责任追究制等制度。

  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法人单位为法定代表人)是

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在其分管工作中涉及安全生产内容的,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在改善安全生产

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参加抢险救护、报告重大事故隐患、举报生产事故及其他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表彰、奖励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第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下列安全生产基本条件:

  (一)有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生产经营场所和设施、设备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

  (三)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须的资金投入;

  (四)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五)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安全生产培

训、考核合格;

  (六)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特种作业人员经专门

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七)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八)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条

件。

  第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

投资人必须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应当专项用于下列安全生产事项:

  (一)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建设;

  (二)安全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和维护;

  (三)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

  (四)劳动防护用品配备;

  (五)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事项。

  第十五条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生产单位和建筑施工、矿山

单位在生产前应当依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向有关部门申请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

  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者其他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的生产经营单

位,不得从事该项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六条在高危行业推行提取安全费用制度。安全费用由生产单

位根据国家或者本省确定的标准自行提取,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

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并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并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四)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五)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采取下列监控措施:

  (一)登记建档;

  (二)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检验、检测;

  (三)制订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

  (四)定期进行安全评估。

  第十九条煤矿、从业人员在三十人以上的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单

位及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设置专门从事安全生产管理的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中,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得少于五人;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得少于三人。

  从业人员不足三十人的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

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配备两名以上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下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配备专职或者

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

理人员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有关安全生产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第二十一条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

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考核不得收费。

  第二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

培训。对新进从业人员和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新上岗从业人员,进行厂、车间、岗位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对在岗的从业人员应当进行安全生产再教育和再培训。非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应当记入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记录卡,记录

卡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考核的人员和从业人员本人签名。

  第二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从

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岗位安全操作技能;

  (四)安全设备、设施、工具、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维护和保管

知识;

  (五)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

措施;

  (六)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应急措施、自救互救知识;

  (七)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八)其他需要掌握的安全生产知识。

  第二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进行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第二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管理人

员有权制止、纠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决策事项和日常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第二十六条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

单位,以及发生人员死亡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进行安全生产状况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范、整改措施。

  第二十七条新建、改建、扩建的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

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生产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

  第二十八条新建、改建、扩建的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

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组织审查。

  新建、改建、扩建的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

建设项目竣工后,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对安全设施设计进行审查的部门及审查人员或者对安全设施进行

验收的部门及验收人员,应当对审查或者验收的结果负责。

  第二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和设备发包

或者出租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应当由其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有关安全生产条件或者资质进行审查,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不得发包、出租。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

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并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

  第三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对其设置的户外广告、牌匾,应当进行经

常性检查和维护,确保安全、牢固。

  第三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

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并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代替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

  第三十二条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对矿山、

道路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依法收取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转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所需资金。

  风险抵押金实行专户储存。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依照国家有关

规定制定。

  第三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

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责任制度,加强对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落实各项劳动保护措施。

  第三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

纳保险费。

  依法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伤亡赔偿标准,建立生产经

营单位负责人保障安全投入、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机制。具体赔偿标准和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或者本省确定的生产安全事故伤亡赔

偿标准,及时支付赔偿金。

  第三章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事项上享有下列

权利:

  (一)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

故应急措施;

  (二)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

检举、控告;

  (三)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四)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

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五)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

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的

行为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第三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免除或

者减轻因生产安全事故应对从业人员依法承担责任的协议。

  第三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事项上应当履行

下列义务:

  (一)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

  (二)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三)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

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四)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时,立即向安全生产管理

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第三十八条工会有权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进行监督,并提出意见。

  工会对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侵犯从业人员合

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发现生产经营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者发现事故隐患时,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研究答复;发现危及从业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时,有权向生产经营单位建议组织从业人员撤离危险场所,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处理。

  工会有权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要求

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章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

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确定分管负责人和专职或者兼职人员管理本辖区内的安全生产工作。高危行业企业集中、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严重、安全生产监管任务重大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组织,管理本辖区内的安全生产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业务经费列入同级财

政预算,保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四十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发现其他有关部门未依法履行安

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以及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事故隐患和其他不安全事项时,应当提出意见,要求其他有关部门及时改正或者做出处理,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反馈改正或者处理情况。

  第四十一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涉及安全生

产的事项进行审查、验收,不得收取费用;不得借审查、验收强行要求被审查、验收的生产经营单位参加法律、法规规定之外的学习、培训;不得以任何方式和手段要求生产经营单位购买其指定品牌或者指定生产、销售单位的安全设备、器材或者其他产品。

  第四十二条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在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时,执法

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行政执法证件。不得影响被检查单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四十三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监

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被检查单位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或者阻碍。

  第四十四条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培训和咨询业务

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按照资质证书的规定从事中介服务活动,为委托方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并对做出的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结果负责。

  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可,由省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部门实施;安全评价和咨询机构资质认可,由省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安全培训机构资格认可,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

  前款中介机构的资质认可,涉及到煤矿安全生产的,由煤矿安全

监察部门负责。

  第五章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第四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

内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生产安全预警机制,健全应急救援体系。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经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签署

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四十六条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

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进行演练;规模较小的单位,应当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应急救援组织签订应急救援协议。

  设区的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组织有关生产经营单位的应

急救援组织及人员定期演练,统一调配使用,并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第四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的有关

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应当迅速采取措施组织抢救,保护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扩大,并立即如实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第四十八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职责的部门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对事故情况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属于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地的人民政府和安

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救。当地公安、司法机关应当依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有关责任人员逃逸或者转移、隐匿财产。

  第四十九条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依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执

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和干涉对生产安全事故的依法调查处理。

  第五十条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全省安全

生产状况和生产安全事故情况,及时公开严重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情况和重大、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有关信息。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有关

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规定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

  (二)未依法履行审查、批准、许可等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未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告生产安全事故情况的;

  (四)阻碍和干涉生产安全事故依法调查处理,或者生产安全事故

责任追究的;

  (五)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后未按规定及时有效地组织事故抢救

的;

  (六)违反规定乱收费、乱罚款的;

  (七)泄露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的;

  (八)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五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

投资人不依照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资金;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有前款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

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并可对其所在生产经营单位给予罚款;对个人经营的投资人按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发生重伤、急性工业中毒,但未造成人员死亡的事故的,处

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二)发生一至二人死亡事故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三)发生三至九人死亡事故的,处十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

款;

  (四)发生十人以上死亡事故的,处二十万元罚款。

  第五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未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

证或者其他安全生产行政许可,擅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依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五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

未按照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可以按照每少培训一人处以五百元罚款的标准进行处罚,但罚款总额不得超过二万元。

  第五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依照有关

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刑事责任。

  第五十六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违反本条例第

四十一条规定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责令退还收取的费用;情节严重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

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对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按照《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一条进行处罚。

  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有关地方人民

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九条违反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二十六条、第三十条、第四

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

  第六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一

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二十九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一项、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依照《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一条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

定;予以关闭的行政处罚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给予拘留的行政处罚由公安机关依法决定。有关法律、法规对行政处罚的决定机关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六十二条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

行监督检查任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拒绝、阻碍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由有关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